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
首页 / 教程

四重恩是哪四种 | 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分别指什么意思

2023-09-24 01:16:00

它在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简直就是佛祖的化身。那么,佛祖所说的四重恩具体指的是父母之恩、师长之恩、国家之恩以及众生之恩。我们最好理解的可能就是父母之恩与师长之恩。

佛教是何时进入中国的?

对于这个答案有很多的说法,有人认为佛教是东周时期就进入了中国;还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进入的;更有人认为是汉武帝时期进入的……一时间这个答案也成为了至今无法取证的谜。

众所周知,唐朝李世民信仰佛教,于是历史上便有了唐僧前往西方取经来普渡东土民众之事,自然也就成就了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。

与神话传说故事不一样的是,当时的唐僧是一个人前往,虽然一路没有各种妖魔鬼怪,但当时的社会至少土匪强盗是免不了的,他也如同书中的唐僧一样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取经而归。

也从此以后,很多人认为我国佛教是由印度传入,毕竟,印度可是一个佛教大国。但对于我国这个偌大的国家来说,也有不少的佛教信徒以及佛家子弟。

那么,在佛经里佛祖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: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然而,“四重恩”是哪“四重恩”?“三途苦”又是何苦?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佛家的理念里。

上报四重恩

俗话说“心似菩提”。据说佛家大佬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,从此佛教信徒为了纪念这个事件,菩提树也就成为了佛教的第一圣物。

它在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简直就是佛祖的化身。那么,佛祖所说的四重恩具体指的是父母之恩、师长之恩、国家之恩以及众生之恩。

我们最好理解的可能就是父母之恩与师长之恩。这两种恩情自古以来都是与人难以割舍的。

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养育了我们成长,自然是我们从来到人世开始最重要的亲人,他们的恩情也是我们穷极一生无法归还的。

很多佛家子弟归入佛门对于大部分父母而言是难以接受的。譬如我们熟知的济公活佛,他这一生可能最愧对的,就是就是他的父母,还有那位刚过门的妻子

所以,上报父母恩,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。

自然有人会说,有的父母“生而不养,罔为父母。”确实,抛弃子女的父母固然失责失职,但相比起那些从一开始就剥夺你生存的权力的父母,至少,他们愿意将你带来这个世界。

这个社会,难免也会存在不配为人父母的人,但这类人群少之又少。

“天地国親师”是每家祖宗灵台上都供奉的几个大字。其中“师”便在之上。

教师之恩有的堪比父母,有人说“父母造我之躯体,师长塑我之灵魂”,教师也如同我们的第二任父母一般,对我们的恩情虽不曾养育但却付出甚多。

就像张桂梅老师一般,多少年如一日,对待那些不受父母重视的女孩子来说,她为了她们能够很好的学习得到良好的教育任劳任怨、如师如父。

这样的老师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会有所存在。同样的,这个时间上也不缺乏有失师德师风的教师,这些人是不值得我们去感恩戴德的。

国家之恩自然也是很好理解的了。就拿现在来说就中国如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幸福的国家。这也让国人为之骄傲自豪。

从19年的新冠入侵来看,我国无疑是这道难题最优秀的解出者。当别的国家如今仍在疫情肆虐而我国却已正常生活。

如今人民的这份安全与安定来自于伟大的祖国,是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,长在朝阳里。

祖国为我们人民群众挡风遮雨,它对我们每个国人来说都有着莫大的恩情,衷心地热爱祖国、保卫祖国是我们对祖国最好的回报。

众生之恩则是指那些成就了我们的人。所谓“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”正如同那些普渡众生的佛家子弟“利人利己”。

下济三途苦

佛家曾讲究“六界轮回”而这种轮回之说也所谓“恶人下十八层地狱,善人步入仙门”而“三途苦”则分别指的是畜牲道苦、饿鬼道苦以及地狱道苦。

畜牲道苦是指佛家地狱中的一种惩罚罪恶之人的方式。那种穷凶极恶之人去世之后便沦为畜牲,任人宰割,受尽百般折磨,让他们十分辛苦。而佛教讲究的,就是在这个人世间,救济和普渡众生。

饿鬼道苦其实就是那些生前因饥饿而去世的人,这类人比其畜牲道的苦又稍稍不及。但就智力来讲,他们比畜牲道的人更为聪明一点。

佛门子弟都心怀怜悯,自然对待这类饥饿之人愿意给予帮助、给其食物,让其少受饥饿之苦。

地狱道苦那可就是三苦之中最为残忍和痛苦的。它也是佛教、婆罗门教等的宗教术语。地狱道苦也是六道轮回之中的一道。佛家里的十八层地狱,每一层都极其残忍,让那些生前作恶的灵魂闻风散胆、苦不堪言。

结语

“我佛慈悲,普渡众生”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年宗教文化中佛教之所以能占有一席之地,也是有其可取之处存在的。

即使是在现代社会这个对历史文化我们都支持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”的时代,佛教也依旧值得人们深思。

细品佛家之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受益匪浅,也能让人焕然大悟,顿时明白人世间的许多哲理。即使在如今接受现代教育的我们,也有许多真理是出自佛家论理的。

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佛家认为凡事必有因果,一切皆缘而起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缘。

同时佛教还主张世人知足常乐、清心寡欲。所谓“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”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等等都是佛家的真谛。

它让世人看淡人间生老病死的常态,却教授人们要有智慧的大脑和慈悲的心怀。在佛家看来二者少其一,都将不完整。

中国前往知识众生养育印度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
最新内容

手机

相关内容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
猜你喜欢